李占全,男,汉族,1962年6月生,青海湟中人,无党派人士,医学硕士,主任医师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1985年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,进入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工作,1998年任血液病科副主任,2000兼任检验科主任,2001年4月任副院长。现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长。兼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委员,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全国委员,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,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员,青海省输血协会副理事长,青海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,青海省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,青海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专业分会主任委员,青海省医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,青海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、常务理事等职务。教育学术贡献:先后获得青海省“十五”期间优秀科技工作者、青海省“双争”活动岗位优秀人才、全省卫生工作先进个人、青海大学优秀工作者等称号。曾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研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,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项,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。
赵之重,男,1965年8月生,甘肃靖远人。中共党员,博士,教授,研究生导师,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。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,获农学硕士学位;2007年7月于华南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。1999年赴匈牙利格得勒农业大学做普通访问学者;
2004年获澳大利亚“亚洲奖学金”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;2004年至2006年期间为澳大利亚援助青海省林业生态环境恢复项目的澳方专家;2008年4月任青海大学教务处处长,2014年元月任青海大学副校长。兼任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校长,青海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。教育学术贡献:主要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。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课题1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。主持及合作青海省教育厅首届科技进步三等1项,青海省科技进步一、二、三等奖1项,青海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优秀奖3项。
李丽荣,女,汉族,1968年生,吉林浑江人。中共党员,教授,硕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。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理事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堆焊及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、青海省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委员。教育学术贡献:主要从事焊接专业的教学和金属材料表面强化处理、焊接过程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项目、973计划前期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,发表论文40余篇,授权专利6项,为政府提供各类调研报告7篇。先后获得青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。荣获青海省青年教师小岛奖励金、青海青年五四奖章、青海省三八红旗手、宝钢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,2012年入选全国十佳教学楷模候选人。
王光谦,男,汉族,1962年4月出生,河南镇平人,1989年12月参加工作,1994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,中国科学院院士。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工程专业;1982年至1989年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生、博士生;1989年至1992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后。现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主任,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,曾任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(挂职);第十一届、十二届民盟中央副主席,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,第十届、十一届、十二届、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。2013年7月出任青海大学校长。教育学术贡献:主要研究领域为泥沙学科与江河治理,开展了水沙两相流基本理论、流域水沙过程模拟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研究。建立了水沙两相流的动力学模型,得出泥沙颗粒浓度分布及速度分布公式,揭示了泥沙颗粒运动与清水湍流的不同特性。建立了流域泥沙动力学模型,实现了河道与流域过程的耦合,将泥沙研究从河流拓展到流域尺度。研究成果为解决黄河治理及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发挥了作用。承担“复杂条件下坝堤溃决机理与风险调控理论”973项目,研究成果应用于汶川地震堰塞湖除险中。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等奖励3项。发表论文240余篇,出版专著5部。